社区垃圾分类回收集中点
近年来,江苏省常熟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垃圾分类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党建引领、政府推动、部门联动、全民互动”原则,聚焦体系建设、管理机制、习惯养成三个关键,构建生活垃圾全流程闭环分类处置体系。
加强科学管理
构建“全流程”处置体系
常熟市始终坚持系统推进,针对县级市流动人口少、垃圾产生量少、小区规模小数量少、居民作息时间相对固定的特点,因地制宜建立完善的全过程分类体系。
前端设施覆盖“全”。推行定时定点投放,不断优化投放模式,满足不同群体投放需求。全市717个小区撤除2万余个投放点,高标准新改建清洁屋1060个,配备洗手、遮阳、除臭等便民设施,大大改善小区环境的同时,提高了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中端收运力量“足”。配备收运车辆3000多辆,形成328条“公交式”收运线路,配套混收举报和拒收机制,严格落实分类收运。建立小区回收站、社区集中点、街道分拣中心三级可回收物回收网络,采用线上预约、线下回收、智能交售等方式,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与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融合。
末端处置能力“强”。立足长远,建设各类终端设施,形成完善的终端处置和利用体系。建成焚烧设施2处,处理能力2700吨/天,实现了其他垃圾全量焚烧;厨余垃圾多种模式协同处置利用,建成1处协同焚烧设施、24处分散式乡镇有机垃圾处理设施等,处理能力550吨/天,实现了分类后的厨余垃圾全量处置利用。
坚持精准施策
健全“全方位”管理制度
常熟市始终坚持制度先行,持续完善组织、评价、监督机制,靶向施策推动分类提质增效。
完善机制保障。实行市、街道党政主要领导双组长负责制,两级专班实体运行,贯彻落实所在地级市《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制定设施配置标准、作业规范和实施细则等30多个规范性文件,配套日常督导、执法检查、警示曝光等机制,推动工作落实落细。
科学评价问效。健全市、街道、社区三级评价体系,并纳入部门和属地绩效考核,压实管理责任。定期评价小区分类成效,实行ABC分级管理,评定星级小区,薄弱小区结对帮扶,“一小区一方案”督促提升。
智慧监管赋能。建立投、收、运、处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平台,从投放源头安装抓拍、语音提醒、计量监控设备,有效提升分类质效。收运车辆安装 GPS,实时管控运行线路、时间,提高收运效率。终端实时监测垃圾处置数量和运行状况,确保各类设施安全环保运行。
夯实基层治理
推动“全社会”习惯养成
常熟市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用心用情引导全民参与,形成共建共治共享良好氛围。
坚持党建引领“核心”。市委组织部牵头建立四级党组织联动机制,市、街道两级党组织与社区“共驻共建”,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常态化开展政策宣讲、桶边督导,以“红色引领”推动“绿色发展”。
强化基层治理“重心”。建立社区、业委会、物业、志愿者、居民的“五位一体”联动机制。社区制定自治公约,搭建共商共议平台,开展宣传引导和监督指导;物业与业委会联动加强日常管理,曝光不文明行为,提高居民自主参与度;志愿者带动热心居民全覆盖入户宣传、靶向宣教,凝聚分类共识。
城管开放日垃圾分类活动
突出宣传引导“靶心”。开展全媒体宣传和多样主题活动,创办线下课堂、线上云展馆,打造街道特色研学线路15条,在寓教于乐中普及分类知识。发挥“小手拉大手”作用,编印主题读本拓展趣味课堂,组织“小小督导员”“分类观察行”等课外实践,开展家校联动活动,带动家庭和全社会共同参与。
垃圾分类贵在坚持。常熟市将全面落实2024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现场会精神,对标先进、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以绣花精神巩固、提升分类成效,持续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取得新突破。